育兒資訊

《關於育兒的迷思(嬰幼兒成長過程篇)》之三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

2021.10.12

“別的小朋友都會說完整句子了,為甚麼我家的孩子卻只會說簡單的詞?他是不是在語言發展上出了甚麼問題呢?”

“托兒所的姐姐認為我家孩子較難與其他小朋友互動,有時候不會跟隨大人指示,但我覺得只是有些孩子害羞和未習慣吧!”

針對上述情況,家長們要特別注意了,務必小心以下兩個思想誤區:一、因為孩子的發展速度稍慢於其他同齡的孩子就過分焦慮,擔心其未來發展;二、由於孩子年紀尚小就不以為意,抱存“僥倖”心理而將孩子的問題“縮小”,認為待孩子長大後就會恢復正常,因而令孩子錯過了早期療育的最佳時機!以上兩種情形,恰好反映了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成長過程和發展規律所存在的誤解。事實上,雖然嬰幼兒的成長都遵循着一定的發展順序和規律,但父母們必須謹記,每位孩子的成長路徑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會受着不同的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影響,絶不能一概而論啊!不過,0至6歲的確是嬰幼兒發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家長們必須在這個階段做好全面、細緻的觀察,及時協助孩子越過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與挑戰!

那麼,家長們可以如何正確地觀察和對待孩子在發展道路上可能遇到的障礙,從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與發展保駕護航呢?以下是四項建議。

首先,要對嬰幼兒的發展建立正確的觀念和認知。家長們要時刻謹記,大部分嬰幼兒的成長都是沿着共同的發展路徑,具有一定的順序性與規律性,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軌跡與速度都是獨特的。若孩子的發展較一般同齡孩子稍快或稍慢一兩個月,也屬正常現象,因此家長們不必為此過分焦慮;當然,當孩子在某些發展領域上(如語言表達能力、精細動作等)出現明顯的遲緩時,家長們亦不必羞於向專業人士發問並尋求幫助。

其次,平日要細心觀察孩子的發展情況,以檢查孩子的成長是否存在遲緩或特殊需要。研究表明,及早發現孩子的發展問題並予以早期療育,不僅能緩解已經出現的發展障礙,還能夠預防後續可能出現的其他障礙!家長作為孩子成長的第一見證者,通常也是最早發現孩子是否有發展遲緩或其他發展問題的人。因此,家長們必須格外關注並及時採取應對措施,絶不能耽誤孩子接受早期療育的最佳時機!舉例而言,自閉症的及早發現與干預十分關鍵,如果家長觀察到孩子半歲了還不會大笑或展示其他愉快的表情,甚少注視他人的目光時,就需要警惕,這很可能是自閉症的初期症狀。同樣地,當孩子頻繁出現行為問題如常常發脾氣時,家長也應格外留意其一舉一動,發掘孩子行為問題背後的緣由,因為這些都可能是孩子尋求幫助的一種訊號!

此外,平日要多給予孩子嘗試自主表達或探索的機會。有些孩子的語言發展較其他同齡孩子緩慢,原因是父母或照顧者在照顧過程中太過“周到”和“善解人意”。譬如說,不少父母和照顧者不等孩子開口表達自己的需求,通過孩子的一個眼神就知道孩子要拿玩具或要吃東西。其實,家長有時候可嘗試稍“懶”一些,例如給孩子準備的食物不用切得太碎,讓孩子有機會鍛鍊咀嚼肌,為其開口說話做好“硬件”準備;而當孩子想開口說話時,家長可耐心地再等等,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需求,這些都是為孩子創造練習機會的好方法!

最後,當孩子出現明顯的發展滯後或遲緩時,如孩子18個月大了還不會叫“爸爸、媽媽”等,家長們就應當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向育兒專家或醫生等諮詢,以對孩子進行相應的評估、診斷等,並做好接受早期療育的各方面準備。如上所述,若孩子能及早接受療育,將能減輕並改善發展遲緩或發展障礙,並有利於孩子掌握成長過程所需的技能,為其將來融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人父母者,在面對每位獨一無二的孩子時,均有義務守護其全面發展的權利!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父母們不但要建立正確的“發展觀”,還要細心觀察孩子的發展情況,給予孩子嘗試和鍛鍊的機會,並在有需要時及時、主動地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請謹記,面對孩子在成長中可能存在的特殊需要,盡可能地及早發現、及早評估、及早診斷、及早治療,是保障孩子及早返回發展軌道的重要對策!


(澳門大學教育學院黃素君副教授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