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资讯

《关于育儿的迷思(托儿服务篇)》之一


多元的孩子照顾方式


常言道:一样米养百样人。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同,想法各异,并没有唯一的标准。其实,用在育儿上,道理也是十分相似的:没有统一标准化的育儿方式,只有合适与不合适。这也是本期跟大家探讨的课题–育儿资讯,同时回答大部分家长的一个疑问:孩子必须要上托儿所吗?

立足于澳门,双职家庭占了一个相当高的比例,以2019年为例,澳门的女性劳动力参与率达到66.7%(1),当中以25至44岁的为主(2),而男性的劳动力参与率更达到了74.6%(3)。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们照顾孩子的时间与精力就自然减少了,加上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托儿所很自然就成为了孩子的“安身之所”。当然,父母们“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期望也投射到对托儿所的各种合理或不合理的期盼上,包括认为托儿所能够透过多元化的活动激发婴幼儿各方面的潜能,以及发展孩子们的社交能力等等。但大家要谨记,在育儿路上,无论是双职父母还是新手父母,虽然各有其难处,但都不能忽略育儿的最关键之处啊!

在澳门,托儿所是常见的托育方式之一,它为日间外出工作或无法照顾婴幼儿的父母分担照顾孩子的任务。换言之,它只是一种选择性的照顾方式,并不意味每位孩子都必须经历。有研究显示,3岁以前是孩子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通过与外界的交往获取安全感和信任感,若此时父母只依赖托儿所的照顾,而忽略陪伴孩子,缺少在日常生活和情感上的互动,孩子将无法与父母建立起情感的依附关系。那么,孩子在日后遇到甚么问题也不会跟父母商量了,因为在年幼阶段,父母并没有与他们建立起感情的基础呢!所以,若父母采用“外判”照顾孩子的方式,包括使用托儿所服务、聘用佣工照顾、交由祖父母辈照料等,都一定要预留时间陪伴孩子。这里特别呼吁有条件照顾孩子的家长,如能亲自照顾孩子,这会是建立亲子关系的最佳方法!家长千万不要盲目地追随潮流,而是要结合自身家庭与孩子的实际情况,去找到最适合孩子成长的照顾方式。

那么,家长在考虑对托儿所服务的需求时,可从哪几个方面作思考呢?

第一,检视自身的家庭状况。如果有以下的家庭条件,譬如说,家中成员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丰富的经验去照顾孩子,平时也能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又或者教育背景较好,能够为孩子创造各种各样的活动条件和探索学习机会等,那请你相信自己!你的照顾不会逊于其他人或是托儿所!但如果父母们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经验去照顾孩子,家中成员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比较落后,孩子缺少一些跟别人交流的机会,或家里照顾孩子的隔代长辈/老人家比较娇惯孩子等等,这个时候,托儿所就可以成为家长们的选择。

第二,留意孩子的发展状况是否真的适合上托儿所。一般来说,托儿所招收3岁或以下的婴幼儿,但对于“孩子几岁上托儿所最好”这个问题,其实是没有绝对答案的,一切要视乎孩子的成长情况而定。对于年纪较小的婴幼儿,一般不建议将他们送进托儿所,因为在这个阶段,无论健康或是情绪上最需要的都是父母无私的照顾和陪伴。大家别以为婴儿年纪尚小,其实他们是能感受到父母用心的,而父母的用心就能够给予他们最大的安全感。不过,如果由于某些原因而一定要把年纪较小的孩子送进托儿所,父母们请谨记,托儿所只是协助,不是取代你们啊!你们仍是需要陪伴孩子,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的!

第三,全日托还是半日托好?站在有效建立亲子关系和让孩子建立社交能力的前提下,孩子每天在托儿所的时长最好维持在3至4小时之间。当然,有些家庭没有太多照顾孩子的条件,或会选择全日托,那么,父母们就更加要争取机会陪伴孩子啊!譬如说,在假期多跟孩子玩游戏、阅读,还可以跟孩子一起聊聊在托儿所里发生的有趣事情呢!再次呼吁,父母们与孩子建立正向、健康的亲子关系,是预防孩子日后出现行为问题的关键!

综上所述,照顾孩子的方式其实是多元的,托儿所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家长们应尽量结合考虑自身的家庭状况与孩子的发展需求,找出最合适的照顾方式,并确保为孩子提供高质量的陪伴,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爱孩之道呢!

(1)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工作局-澳门妇女数据数据库(2019)。劳动力参与率【原始数据】。取自https://www.womendb.ias.gov.mo/www/ratio/search?ratioId=99dffbaa7ddb46e69074a4a30a94b2d6

(2) 澳门统计暨普查局(2019)。按性别及岁组统计之劳动人口【原始数据】。取自https://www.dsec.gov.mo/ts/#!/step2/PredefinedReport/zh-MO/7

(3)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工作局-澳门妇女数据数据库(2019)。劳动力参与率【原始数据】。取自 https://www.womendb.ias.gov.mo/www/ratio/search?ratioId=99dffbaa7ddb46e69074a4a30a94b2d6


(澳门大学教育学院黄素君副教授供稿)